第197章四方来朝(1/2)
对此李恽不想解释什么,说了李二估计也不信。自己把一个地方的售卖权让出去,可是提供酒的依然是自己啊,只是少赚一点罢了。而且吐谷浑那里的草场和羊毛才是大头啊,相比这个,一点点酒的利润算的了什么。
大唐剿灭吐谷浑,封赏了功臣、安置了伏顺和慕容丹后,在当时的各个周边藩属国乃至其他国家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各个藩属国都紧急的来信,申请来朝请贺。薛延陀、高昌、奚族、契丹族、室韦、靺鞨这些藩属都有申请,甚至是高句丽和吐蕃,也遣使来贺。
鸿胪寺在征得了皇帝和尚书省的答复后,对外统一回复:于贞观九年六月,各国使节可到长安城,皇帝陛下将统一接见。
而这次针对吐谷浑的战争之所以会带来这么大的反响,其实原因也是不难猜测的。贞观四年的时候,李二派遣李靖等人,将颉利请到了长安城;东突厥基本上销号,而草原上因此留下了巨大的权利真空。
草原上的其余各家都有参与这场争夺,毕竟突厥人的人口草场马匹这些就在那里,你不去抢自会有其他人去抢的。真正出手的有薛延陀、吐谷浑、吐蕃等,甚至高昌这样的小玩意都有参与。但是真正得到许可参与的,却只有薛延陀一家。
为何是薛延陀呢?
李恽认为是薛延陀在这一堆蛮子里是最菜的,或者说李二认为他是最菜的,就算是把东突厥的势力给了你,你也翻不出浪花来。基于这样的认知,与其被其他部族蚕食了来强大自己,还不如给薛延陀。而事实也证明了千古一帝李二的眼光真不是盖的,薛延陀确实从头到尾也没翻出什么浪花来。
而参与进来的其他部族,要说起来,除了远在高原上的吐蕃外,实力最强盛的就是吐谷浑。伏允有野心有手段更下得去手,连自己的亲弟弟都能宰。而且吐谷浑在蚕食了部分东突厥的势力后,比原本的实力还壮大了些。大唐出兵前李二对此也是清醒的认识到了的,估计着也是不太想打这一仗的,不然不会三番五次的遣使召伏允入朝,当时可能也是想谈谈的。
你看人家颉利咋就没这个待遇呢,李二要真是起了心要揍你还会走这么多过场?
奈何伏允当时膨胀的厉害,自己不来,还扣押使者;不仅如此居然还屡次寇边,亲附吐蕃。有了取死之道就有送你去死的人,鄯州刺史李玄运向太宗建议出兵掠取吐谷浑青海良马,以解决唐朝牲畜不足的问题,太宗遂决定出兵讨伐吐谷浑。
而且,原本历史上,这一仗打的也并不轻松的,李道宗和李大亮两人都曾千里大追击,由此可见吐谷浑的实力。但是现在这些成了过眼云烟了,伏允早就不知道埋在那个地方了,伏顺也在乖巧的陪伴着颉利,大唐的天朝上国之威再次传遍四海。得到消息的各方蛮夷,纷纷遣使来贺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且这次来的还有两个特别的客人。第一个就是吐蕃,这个建立在高原上的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而且它的鼎盛直至衰败,都陪伴着整个大唐。而这个时代的吐蕃可不是高昌那样的弱鸡,而是一个让天可汗李二都要挠头的存在,后来大唐更是多次和亲吐蕃,以示安抚。
而这个时代的吐蕃也是有强人存在的,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吐蕃王朝的实际立国者,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平定吐蕃内乱,降服羊同,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发展农牧业生产,推广灌溉,命人制定文字,颁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创设行政制度和军事制度,设置官职品阶,颁布律令,统一度量衡和课税制度,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各方面看都是一个强人。
后来更是迎娶了尼泊尔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加强了与中原地区的往来,学习了不少中原地区的先进知识。
同时他还有个得力助手,他的大相禄东赞。这也是个强人,曾经剿灭过后来的吐谷浑余孽,并占领了他们的地盘。在松赞干布死后实际控制了吐蕃很长一段时间。史载其:当政期间在建立吐蕃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多有建树。
这次因为吐谷浑被灭,吐蕃也派了使者前来,这比原来的历史提早了四年多,不知道松赞干布会不会提求娶公主的要求。
而另一个特别的客人就是高句丽。前隋年间杨广发动百万大军打了很多年,以至于把一个偌大的帝国都赔了进去。到了唐朝后,李渊及李二父子忙着收拾周边的各色蛮夷,还没腾出手来收拾他呢。但是李恽却是知道的,李二后来可是亲征过高句丽的。不光是李二,后来的李治也是征伐过高句丽的,而且高句丽灭国就是在李治手上哦。
这个时候遣人过来,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因为大唐和他们并无外交上的往来。估计也是想试试水吧,看看大唐的意思。其实李恽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这个高句丽如此的不受待见,以至于要隋唐两朝三位皇帝发动数百万大军去征伐。这次这些棒子来了自己去接触一下吧,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当然了,对于这样的大新闻,李恽是基本上参与不进去的。只能是到时候宴请的时候去参与一下。
在送走了慕容丹之后,李恽窝在家里研究羊毛和锰钢。首先是锰钢,这玩意李恽大概就只知道百分之十左右,具体的不清楚,干脆让王中一父子去挨个试,反正家里铁也是足够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