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一节 破冰海上(下)(1/2)
当童贯把李良嗣建立海上之盟的意思转达给徽宗听取之后,徽宗也觉得当可一试。
此时朝堂内掌权的皆是些利欲熏心、鼠目寸光之徒,他们大多附和童贯,也都想在伐辽之役上分取一份功劳,尤其是那蔡攸又动了做监军的心思,所以极力赞襄海上之盟。
刘錡也参与了朝议,虽然他看不上童贯等人,可作为一位武将,一位大宋的忠孝子弟,他有心夺回幽云,也是极力赞襄此议的。其他武臣跟刘錡的意见也差不多,颇有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之意。
在兵家看来,多山的燕云地区龙盘虎踞,形势险要,若是守住了幽云,就等于守住了河北与山西。可是五代时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了换得辽人支持,不仅自称“儿皇帝”,而且还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致使中原门户洞开。燕云之失,成了历代中原王朝的一块心病,可是由于各种不利,致使收复燕云的举动都功亏一篑,延宕至于宣和年间,所以刘錡等大宋的忠臣良将始终将收复燕云作为平生的最高追求。
徽宗难得看到朝堂上如此心齐,便嘉纳了李良嗣之言,将他赐国姓赵氏,并任命为秘书丞。接着徽宗便下了一道秘密诏旨给登州知州王师中,要他选派一些得力的人手从海上先行前往女真之地探探路。
徽宗接到王师中奏书的那天是七月初四,而王师中接到徽宗诏令的时间为八月初四,中间相隔整整一月,也可见朝廷决策之快!从海上漂来的两艘船上有两百多人,其中有一位名叫高药师的辽国汉儿,对于女真知识颇为熟悉,因此王师中就挑中了他作为此行的向导。此外王师中还从兵卒中挑选了七位普通将校,先将他们一律赠予“进武校尉”之荣衔,又给他们配备了一艘平海军的水师兵船。
徽宗在诏令中特别叮嘱王师中要尽量保密,以防止外泄到辽国引来不测之祸,尤其是事成之前要格外慎重,若将来果真不成,必要时刻将一干人杀之以灭口。
高药师等人出海的这天是八月二十二,没几天他们就抵达了彼岸苏州【2】地界的海面上,遥望岸上,可见为数不少的巡逻甲士,高药师判断这些就是女真人。但令他们畏惧的是,这些女真人不问青红皂白就对这些不速之客剑拔弩张,吓得高药师等人竟未敢靠岸。尝试了几番之后,高药师确信女真人要加害他们,于是干脆选择了临阵脱逃。
可是,高药师等人又怕王知州和朝廷怪罪,一时进退维谷,只得在海上一连漂泊了多天,最终在青州地界泊岸登陆。青州知州立即上奏朝廷,徽宗闻讯后大怒,立即将那七名将校发配至边远穷恶之地,另外责成童贯一手主抓此事。童贯便令王师中再行拣选“智勇能吏”,与高药师一起再行出海,并特意强调此行之意在于“通好女真军前,讲买马旧好”。
第一次出海失败之后,朝廷中开始不乏有人窃窃私语起来,徽宗本来担心事有不协而消息又走漏给辽国,因此正在气头上的他赶紧下了一道“御笔”称:“通好女真事,监司、帅臣并不许干预!如违,并以违御笔论!”
有鉴于第一批浮海北上的人懦弱怕事,所以受了朝廷责备的王师中此番在拣选人手方面就变得格外慎重起来。为首之人尤其要择选一位智勇老练之辈,王师中首先就想到了马扩之父、“武义大夫”马政,他虽然不知马政究竟为何得罪了童贯,但马政的名声他还是晓得的;如今马政虽在青州为官,可家却在登州牟平,所以王师中跟马政也有过往还。经过一番探问,急于国事的马政欣然应允了王知州的邀约。
虽然第一次出海未获成功,可毕竟证明去往苏州地界还是很容易的,因此王师中放下心来,不仅为马政专门物色了一位懂点女真话、能说会道的平海军卒长呼延庆作为副手,而且还配备将校七人,兵丁和节级八十人。此番出海虽然仍由高药师做向导,但人数已经大大增加,声势上壮大了许多,在出海之前,马政还慨然表示不获成功定不返航。
就在马政一行人将要出海之际,朝廷又特意下来了密旨,给他们细细叮嘱了六条事宜:第一,见到女真首领后,要呈上礼物;第二,申明大宋与女真之“旧好”;第三,可叙建隆、雍熙以来女真渡海来登州“卖马事”;第四,可传达大宋皇帝宣抚、慰问的“口诏”;第五,随机应变,试探金人对于宋金结盟夹击辽国之议的意向;第六,若是金人对此怀有热忱,可直言此次使节来意。
朝廷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要马政一行人务必慎重,尤其需要在摸不准情形之前注意隐藏真实意图,以免白白走漏消息;上次高药师一行人还带了一道“市马诏”,朝廷尚且觉得此举有些冒失,所以这次只有“口诏”,没有白纸”。
大宋君臣为了达成盟约也真是煞费苦心,马政对此体会颇深,所以当他们一行人出海之后,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一连在海上行驶了月余,才最终踏上苏州地界的陆地。
一行人登岸后,立即招来女真巡逻者的粗暴对待,高药师等人再三用蹩脚的女真话称要见女真首领有要事相告,才得以留下了性命。可是女真人依然待马政等人如同俘虏一般,将他们一路捆绑着,行经十余州、约三千里地,才到达完颜阿骨打所在的阿芝川涞流河【3】。一路真是极尽苦楚,若非马政乃是惯于军旅之人,性命必将难保。
所幸阿骨打本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