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六 纳降(1/2)
虽然很忙,还是抽时间更新一节,呵呵
能写一点算一点吧。
-------------------------------------------------
第二天清晨,当太阳光终于劈开重重雾霭,照射到登州城头时,这座城市已经换了主人。
也不知道是谁凑趣,居然已在城头旗杆上高高升起了一面“明”字大旗,迫不及待宣告大明王朝重新夺回了这座山东重镇的控制权——尽管这时候城里根本就是空空荡荡,连一个朝廷官军也看不见。
水城那边,虽说解席他们不想表现的过于热切,但也没故意拖延,在天亮之后就全体出动开门纳降了。因为登州叛军反复无常的名声太坏,北纬首先调集了三个连队出城布置好应对措施,然后才让这边几位头目过去与叛军接洽。
当解席等人走到那些叛军面前时,在夜风中坐了半宿的叛军忽然齐齐起身,“刷”的一下同时跪倒,以头碰地,又是一个极其标准的投降姿势——他们果然是练过的。
眼见有成千上万人同时朝着自己下跪,领略过这种感觉的人恐怕不多,身为现代人更是难以接受。于是庞雨敖萨扬等人都情不自禁后退几步避到一边,而当解席也想后退的时候,却被周晟等人一起在后面挡住:
“解军门不可过谦!将军身为贵军之首,自是当得起如此大功。”
老解只好站在原地受了这一拜,之后才见马骢等数人迎上前来,远远就抱拳弯下腰去:
“罪将等幸不辱命,昨晚共说得一万一千余人反正,其余不肯降者,皆奔往黄县去了。”
在他们身后还站了好几十个生面孔,都作军官打扮。马骢介绍说这些都是登州城里自愿弃暗投明的将领,其中为首一个正是先前被敖萨扬问起过的龚正祥,此时赶紧凑上来跪倒在地,接口连声说咱们这班人都是心怀忠义,只奈何找不到机会。朝廷官军先前几次进剿都还没靠到登州左近便被打退,他们想要临阵脱逃都没机会,只能在这城中苦熬。
在这位龚副将带头之下,后面一干降将全都铿锵跪倒,纷纷为自己分辨。说得一个赛一个无辜,给人感觉这里的大明忠臣恐怕比紫禁城里还要多些。
后来解席等人也懒得听他们罗嗦了,反正人跪在这里本身就表明了态度,只要他们肯服从琼海军的调度就好。事实上,昨晚在欢庆过后,再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坐到城外投降的叛军,这边一帮人心里都有点打鼓的——足足一万多人啊!比琼海镇和郑家军全部兵力加起来还要多一倍,万一压制不住被对方来个反客为主,那乐子可就大了。
可是大菜已经端上了桌,吃不下也要吃。于是一帮子人在天亮之间紧急又开个小会,粗略商量了一个管理方式,其中最主要的策略就是以控制将领为主,将那几十个投降军官都利用起来——挥了挥手,老解将这帮人带至大队人马旁边,开始对降军进行重新编制。
编制的方式很简单:每一百个人编为一队,找一名降将作为队长,分一面军旗给他,就算一个基本单位。至于这个百人队内部如何管理,则由队长自行决定——其中大部分仍是按明军惯例,五十人设一总旗,十人设一小旗。
只是这些百人队的组成人员却并非按照原来百户所人员编制,而是从整个一万多人中随机抽取,不管原来是什么亲朋好友关系,这时候全部打散重编,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串连的可能性,这样作为一个整体的队伍,其行动就只会服从上面的命令。
其次就是对这一百多名百人队长实施平行管理——这些百人队长相互之间地位都是平等的,哪怕昨天出面劝降的马骢等人也是一样,不存在谁命令谁的问题。如果有任务需要两支以上的百人队去执行,则由琼海军派出的军官临时指定一位首领,但任务结束后其权力便自动丧失。这样安排的缺点是损失了效率,不过反正他们现在也并不要求效率,只要安稳就好。
这些人员在被重新整编之后立即就投入到繁重工作中去——按照北纬他们的治军经验,要防止士兵捣蛋闹事,最好办法便是让他们精疲力竭。眼下登州府刚刚收复,城里犹自混乱不堪,城外则还有昨天战场没有收拾,到处都是一片狼藉,这现成的一万多劳动力正好被利用起来。
在岸上局势稳定下来之后,石亦生林峰等“文职人员”都先后登陆上来,郑芝虎也兴冲冲带着一千步军过来凑热闹——他们昨晚虽然被允许进入水城。但当时天色已晚,他们郑家军执行的明军制度,天黑以后就不允许离营乱闯了,除非是冲到城里去放火抢劫。
由北纬所控制的水城当然不会允许他们放肆,于是郑家人只好胡乱在小海岸边窝了一夜,天亮以后便赶紧出来寻找立功机会。可是跑出来一看……什么?登州已下,叛军全部投降了?郑芝虎的脸色当时就有点发青——他还想着进城去捞一把呢。
好在这边很快调拨给他一个满意差事——让他率部监督三千降军打扫城外战场。这活儿在旁人看来既肮脏又辛苦,但郑家人干起来却是兴高采烈,因为琼海军这边答应把所有敌军的首级统统送给他们。
大明朝历来以首级记军功,一颗敌人的脑袋就意味着若干白银。曾经是北边敌人的脑袋最贵,一颗脑袋就能换二十两纹银,东北次之,西蕃蛮夷再次,内地叛军垫底——叛军首级原先是不怎么值钱的,但随着孔有德几次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