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横扫骑兵(1/2)
楚国在稍晚几天之后才得知这个消息。不过楚国民间早以风闻此事。他们的消息来源于秦国的报纸。
电报的普及。特别是交通汇合点处都有报社的设置。报社通过电报传送新闻内容。然后根据新闻内容进行统一印刷。这样消息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电报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驿站的传播速度。楚国高层才刚刚得到消息。而秦国的报纸已经把消息传的满天下都是。这种信息上的传递差异。直接决定了两国反应机制的不同。
楚国水军损失惨重的消息传来。楚国上下一片轰动。朝中官员不知所措。项燕却早就料到这样的结果。但却没有想到秦国会从天上进攻。这次偷袭让项燕有了某种不好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空中。因为升天对楚国来说都是难事。这天上的威胁。项燕只能无可奈何。未来的进攻秦国很有可能来自天上。而非地面百万大军。
而朝中官员对怎么打败显然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秦国的态度。朝中分成很多派系。其中就有一派为议和派。他们在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不仅拥有权力地位。重要的是。他们代表着楚国新兴经济力量。
在水盗的影响下。他们大肆吞并了九江地区的矿产开采,茶叶种植,蚕丝,油菜等一系列的控制权。而原本那些当地的谢户们纷纷破产或者被其兼并。
水道运输不通。货物就无法运输。无法运出就没法收回先期的投资。由于运输的关系。收购价跌到冰点。价格已经大大跌到成本线以下。为了维持生产。以大地主为代表的高利贷纷纷趁机大肆放贷。然后将其抢夺过来。这样的手段比抢文明多了。
一方面秦国原材料价格猛升。而另外一面楚国原材料却低的惊人。这种极端分歧局势必然不会长久保持下去。事实上。那些通过各种手段抢夺来的大地主,贵族们已经考虑对秦国妥协了。他们在此期间完成了垄断。现在他们需要恢复原来的价格牟利。
在这样的氛围下。楚国议和的声音非常大。他们的借口是秦国会从长江直接从背后进攻寿春。这样的局势对楚国太不利了。为营造气氛。他们借用秦国报纸的媒体力量大肆传染秦国轰炸的效果。这引起了很大的恐慌。一时间楚国因为惊恐难以做出决断。
而在北西域。盟军开辟了第二处大规模战场。北西域战场在秦赵韩三国一万五千多人开始从北西域口进入北西域。一万五千多人装备精良。他们有一万人的骑兵。另外的士兵也有马车,骆驼,驴车作为交通工具。总之。这是一支机动性很强的部队。
而在天山一侧。一队接着一队的伞兵部队将要作为山地部队越过天山进入天山北麓。这是一支奇兵。人数不是很多。只有一千多人。但机枪数量却很多。每个连队有四到六挺机枪。一个排还专门编制为机枪火力排。这意味着机枪在步兵火力中已经处于一个中心位置。
“看来我们有些麻烦了。命令机枪排把机枪布置在那边的高地上。其余的两排则以此为中心向两边展开。行动!”李左车率领他的伞兵连队率先翻过天山。他放弃了随大部队进行胜利大进军的想法。他实在是不想看到自己的部下参与这样的战争行为当中。军人的荣誉感让他主动提出了向北进攻作战的想法。在他的主动要求之下。盟军批准了他的想法。并且抽掉其他伞兵单位进入天山北麓。
山地作战最重要的就是物资补给。不过驴子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伞兵山地部队配备了半数的驴子用来运输装备补给物资。其中机枪子弹占了一半。士兵的行军背囊中装了一倍半的弹药。
伞兵迅速的展开他们的战术队形。相比秦军的站立射击。赵军主动改变战术形态。站姿改为卧姿。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被对方的弓失杀伤。而步枪改为后拉旋转式枪机之后。伞兵配备了最先进的武器。但这一款没有弹仓。这是导致机枪处于中心位置的重要因素。
李左车的运气不好。还是有意让他建立这样的奇攻。一支规模超过五千多骑兵的乌孙人正在返回途中。他们正在和月氏人交战。乌孙人已经成功的将月氏人驱逐。他们现在要返回部落。然后集体西迁占据优良牧场。
李左车刚刚越过天山就碰到这样一支部队。他的手下建议让他放过这些西域人。但李左车认为不可以。而且也不想答应。
他的观察到。乌孙人有些疲惫。旗帜歪斜不齐。骑兵队形也很散乱。显然这是一支疲惫之师。而且还有一个有利的地方。那就是突然性。乌孙人根本就没有想到在这里会遇到打击。
李左车的信心建立在机枪火力之上。不仅杀伤力大。重要的是射击距离。无烟火药加大了这个攻击距离。而对乌孙人来讲。这个距离遥不可及。
“砰”一发枪弹射出。点三五口径的步枪弹在三百步外打进对方一名头领的脑袋上。脑袋当场打出了脑浆。头领犹如抽了魂魄一般倒地。赵军上演了他们绝佳的射击本领。
随着一声枪响。五挺机枪开始发出怒吼。所有士兵从容不迫的瞄准射击。上弹。三百步这是一个绝对安全的区域。西域人没有任何一件武器达到这样的射程。
乌孙人被突然起来的打击打乱阵脚。大批的人不知道什么情况就被打死。很多人倒地被自己人的马匹践踏。骑兵马匹受惊造成更大规模的混乱践踏。
伞兵们可以随意瞄准射击。机枪则形成一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