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意外的交换(2/3)
!这还有天理吗?
明白人家科技底蕴之深厚的国内专家,想想这几天军分区对他们公然偷师的行为不闻不问的状况,明白人家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在乎。
此时回想起来,他们都觉得脸红。
难怪人家不在乎,因为他们所掌握的新知识太多了,多到让国内学一点过去也无所谓的地步。
发现这一点的国内专家们,立即放开对真空电渣重熔炉安装的监督,将其彻底‘交’给军分区技术人员。他们则分成了两部分,一小部分自动化方面专家,干脆搬了把小凳子,堂而皇之坐在关飞身边,大摇大摆地记录起关飞输入的控制程序来。
另一部分人,则从军分区高校教师那里借来教科书,端端正正坐好,像小学生一样,认认真真、一字不漏地抄起书来。
带队老师觉得过意不去,在请示过关飞以后,直接从学校库房里,取出一百本备用的课本,送给专家团。
国内专家们大喜过望之余,要求再多给他们一些。一本不嫌少,十本、百本不嫌多,要是军分区怕赔钱的话,他们可以给学校打电话,出钱购买。
国内专家们的要求,关飞只是笑了笑,就让教育部‘门’直接给他们拉来一整车教科书,物理、化学、机械、冶金、电子、半导体等等专业一个不拉,从大一到大四的课本,全都配齐,也没小气地算钱。
他不怕国内学了以后,反过来超过军分区。
恰恰相反,他巴不得国内的技术能够快速进步,能够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更是求之不得!
大河有水,小河满。
军分区的技术再发达,工厂数量就限制只能生产少量高‘精’尖产品,连生产整机都不一定能做到。大量外协件必然要依靠国内解决,同时生产出来的产品,国内也是最好的销售市场。
倒是假若国内实力不足,承受不住外部强压,放弃军分区,那他就不得不单独面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压力,能不能生存下去都不得而知。
至于技术外流……
对于有着后世几百年知识储备的关飞来说,这是个事儿吗?
他现在是重生在七十年代,难道他重生在科技更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就一事无成了?
开玩笑!
对于科技而言,哪怕提前十年,都是一个巨大优势!
假设重生到二十一世纪,那只会让他的发展更快,更早达到预期目标。
要说这个世界上谁最不怕技术扩散,就是他了!
专家们紧急将情况反馈回国内,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其影响力甚至惊动了部分学部委员。
由中科院牵头,选拔了部分知名科技工作者,组建了一支超过千人的庞大调查队伍,气势磅礴地赶往军分区。
就连杜海‘波’、何涛都接连打来电话,询问这批教材的情况。
关飞一概以从国外公开科技情报收集,经他系统整理编撰成书予以回答。对方显然不满意这个答复,可对他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又无可奈何。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从最早的日产四千五百吨级水泥生产线开始,关飞不是说从情报贩子手中购得,就说是从技术资料上找到的,把何涛噎得够呛。后来都懒得问他技术来源,只要是他‘交’过来的订单全都予以高度重视,由外联部‘交’给相关方面专家进行论证、试制。
反正双方都这么‘混’‘弄’着过。
然而以前在某个领域内的某个单独项目,引起的注意力,都及不上这次教科书来得更猛、冲击更大。
论这批技术的重要程度,算不上什么,都是可以从公开资料中找到的内容。它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整本教材知识点的关联‘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特别是全面‘性’,尤为珍贵。
在教育界、科技界百废待兴之际,这些教材就等于是一个纲领‘性’文件,为国内的教育、科研指明了接下来的方向。
虽然是补课,但这是系统的一次大补课,比零打碎敲从国外搞到的一点知识完整得多。
不客气的说,有了这些教材,绝大多数科技工作者无需出国‘交’流,无需投入大量宝贵外汇,就能掌握到最新最先进的研究动态。
教育界、科技界高层,也可根据教材的内容,从容进行论证、科学分配各项资源。
为了最快掌握这些知识,几乎所有军分区几所高校的相关教师,都接到了原学校的电话。
通过套近乎的方式,开口邀请他们回校任教,允诺了从职位到工资级别、房子、孩子入学等一系列好处。又请来他们以前的上级、同事、亲朋好友展开游说,希望他们回国。
可惜见识过世态炎凉之后,大多数教师秉持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的本心,已经只想趁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事业梦想,不再纠结于其他。对于权财物的渴望依然有,却已不如青年时代那么灼烈。
到军分区,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整整两年了!
他们也曾回去过,但所见所闻并不如意,看过老同事、老学校、了解过科研条件以后,发现都离他们想象甚远。
而军分区对他们却是极为重视,各项生活都非常舒适,看军分区未来发展不可限量,切切实实是在迈向超英赶美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他们都是从那个热血年代过来的,无可避免受到壮怀‘激’烈的理想主义影响。这边有实现他们理想和物质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