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征起适遇风云会9(2/3)
道。。。。。。。。。。。
随着最后一只部队,胡狼将的第十三兵马使归建,这支突入内沙布尔的奇兵,只剩下不到千人出头,其中还包括了两百多名外援的白衣军,今年战略行动,也彻底告上一个段落,进入大唐与大食双方都需要重新舔好伤口,来年再做博弈的蛰伏期。
伴随期间大规模lùn_gōng行赏,以及归化宣誓活动。
一同签署出去的还有数千份大小田庄的所有权契,这也是从征三年以上资深老兵的福利,这些田庄分布在呼罗珊到河中的广大地区内。按照距离城邑和交通远近,以及田土产出的富庶程度,进行了相对平均的调剂,然后按照人头进行随机抽取授予。尽量事先相对的公平。
相比下那些只有退役后,才能得到自己一份军功田的普通士兵,就算他们明天战死沙场,这份所有权的收益,还可以继续转交到他们指定的亲属身上。这也是一种收拢人心外加将他们变相绑架在这片新征服土地上的阳谋。
岭西行台的控制区域。大致可以分为,葱岭以西到锡尔河之间的岭外地区,包括拔汗那等亲藩在内的深受汉地传统文化圈影响,人心和文化都高度向唐的实际控制区;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间的河中之地,这里有附唐的传统和附从强者的现实基础,虽然宗教民族上较为复杂,但是没有形成较为强势的存在,文化和经济上对唐军的统治抵触较小。虽然还有许多未完全肃清的边远地区。却已经能够通过交通干道及支线周边城邑村庄,提供一定的粮食物产和兵员劳役;
然后就是新征服的大呼罗珊及周边东方诸省的地区,这片地区也是宗教文化民族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与华夏文化圈已经相去甚远,属于雅利安民族的发源地和波斯文化圈的腹地,一时的征服固然容易。但彪悍的民风和对外来者的排斥和抗拒,让试图长期统治这片土地的人。必须付出大量的精力和代价,但是经过战火的反复拉锯和破坏。已经被摧残的人口凋敝,土地荒芜,数年十数年之内,反而是外来移民改变当地传统民族成分和社会结构,大有所为的时期因此有的是大片自带现在田宅土户的“无主之地”只需为他们安排一个领主和或是代收官,作为管理者,因此岭西行台境内,已经事先规划和丈量好了数以万计的田庄和土屯,等待着它们的新主人,以填补唐军控制的大城市和靠近道路周边中心城镇之外的地区空白。
作为呼罗珊最西部的中心城市和人口聚集区,内沙布尔地区就像是伊朗高原边缘突然凹陷下来的一个突出部,作为平原与高原之间的阶梯过渡,群山之中的内沙布尔大谷地,是北向南降下的地理走向,同时也控制了伊朗高原通向东方低地的大多数商路和战略要冲,因为这也是自古以来波斯帝国进军东方征服河中时,道路状况较为良好并适宜大军通行的传统路线。
除此之外,剩下的路线,就只有向北方翻越过宏伟的厄尔布尔士山脉,进入里海南岸的泰伯里地区,绕道咸海沼泽,或是沿波斯湾东岸南下,绕道库赫鲁德山区进入法尔斯地区,再从莫克兰山地穿过吐火罗西部,才能逼近富饶平坦的呼罗珊及和河中之地。
但这些无不是艰险难走,或是需要绕远路的存在。因此通常情况下,沿着中央盐沼盆地的边缘,几座不需要太大的城垒,数千兵力和足够的粮械,就可以将来自高原的敌军阻挡上很长一段时间。
第一批建设完成的扳臂信号机,首先带来的不是安西的消息,而是来自吐火罗南方,北天竺地区的信息。跨越葱岭的信号站建设,遇上了某种地质上的困难,反而是群山之中峡谷串联成的拔汗那(费尔干纳)——吐火罗——北天竺通道的伴随路线基站建设工程,进行的较为顺利。
依托这些建设在高处的信号站,山脚下总是很容易行成,聚集人气的驿站旅社、食肆酒家、商栈仓库等沿途服务设施,甚至因此发展成新兴的集镇。因此虽然较晚开工,但是甚至比河中——安西线路更早一步建设完成。
在天竺的军事开拓活动,遇到了麻烦,或者说是达到了一个瓶颈,自从下了西北高地,击败或吞并了五河流域(大旁遮普地区)大部分土地,进入地势更低的信德大平原后,岭南招讨路的控制力和拓殖也到了一个极限。
妨碍他们的最大麻烦,并不是那些土王番邦所构成的诸侯列国,他们孱弱的百姓和士兵。落后的装备和战术水准,原始的战争层次,就算有少数精锐而富有特长的部队。也不足已对外来的唐军构成什么像样的威胁。
由于从五河流域(大旁遮普地区)获得了足够的带路党和仆从军作为炮灰,又有大量来自吐火罗等藩属部族士兵,作为前驱开道,地利上的削弱也被大大的减少了。
但是另一方面。
湿热窒闷的季风气候,才是最大的敌人,每年长达数个月的雨季,原本就相当糟糕的交通条件,因为满地泥泞而更加糟糕在这种情况下。而各种亚热带的皮肤病和关节炎等症状始终困扰这驻守当地的唐军将士,更别说外来自移民和归化人的水土不服适应周期。
在适宜的季节过来烧杀抢掠一番满载而归是没有问题,但是长久的入驻其地,就需要相当的恒心毅力和后勤支援。
但是当地肥沃的土地和丰饶的物产,足够让先期进入北天竺屯守的军民,依靠简单的农艺和种子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