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1/3)
自古以来,力量强大的一方,打胜仗是非常轻松的,除非对方首领谋略过人,而己方将领是个糊涂蛋才会打败仗。
所以,在力量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打胜仗根本就算不上啥大本事,只要不是特别蠢的将领都能获得大胜,从而获得大量的军功,一步步提高自己的地位。
不过,在大获全胜的同时,己方的将士也会有不少的损失,有一句话叫做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将领在前线大获全胜,很多时候是以麾下将士的大规模阵亡为代价的,打了一场大胜仗,将领可以得到荣华富贵,而麾下的将士就死惨了,轻则死伤几百上千人,严重的可能要阵亡上万,甚至是几十万人。
很多时候,将领为了立功,不会过多的去考虑麾下将士伤亡的情况,只要伤亡数量在可控的范围内,将领就会非常的满意。
比如歼灭敌军一万,自身阵亡仅有两三千,这种情况下,将领就会非常的高兴,这属于大获全胜,怎么能不高兴呢?至于死掉的两三千将士,那就当是为自己的升官铺路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古代的战争中,比拼的就是人力,双方的武器差距并不会很大,就算使用谋略,也难以做到用极小伤亡的歼敌,能损失一个士兵歼灭敌军十个士兵就是巨大的胜利了。
另外,自己聪明对方也不是傻子,想要营造以一敌百的态势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谁都知道把敌军引入山谷,然后,从山顶和半山腰上扔滚木石和火球,能够获得巨大的胜利,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容易获得,所以,很多时候就只能凭武器和兵力了。
另外,有的时候时间不够,在必须要限期攻破某处战略要地的时候,将领也不计可施,只能采取拼命战术,让将士们一**的冲上去送死,就算最终自身的伤亡超过歼灭的敌军很多倍,对于将领来说,那也是大功一件。
这样的事情多了之后,将领对于士兵阵亡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只要不是死伤太多,就不会引起将领的心痛,除非损失特别巨大的时候,将领才会心痛和紧张,而在制定任务的时候,将领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战胜敌人,不会过多的考虑伤亡的情况,时间越紧急,考虑伤亡的思路就越少。
而此刻,剿灭这些马贼并不急迫,早一天晚一天都是无所谓的,所以,李安并不着急,老郭也没有那么急切,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最低伤亡就有了很现实的意义,能够不阵亡任何一名士兵是李安最高的追求,而只要策略应用得到,未必真的就做不到,就散最终有些伤亡,但只要伤亡不大也是好的。
老陈有些不爽,开口道:“你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刚刚投降的小马贼身上,这岂不是太冒险了?”
“哈哈!老陈有些憋不住了,放心,等搞清楚了马贼的动向,一定给老陈一个痛快大干一场的机会。”
李安笑着说道。
“好,我等着,肚子饿了,找点吃的去。”
老陈带着一点情绪,出门找吃的去了。
对于追求零伤亡的李安来说,任何一个士兵的阵亡都是大唐朝廷的重大损失,只要是条件允许,李安不愿意看到任何一名大唐将士阵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为士兵提供更好的武器和防具,有了这些武器和防具,士兵的阵亡几率就会极大的降低,而李安显然已经这么做了,这些年就一直在研发强大的单兵防具,整个军队的防具也在研发之中,比如铁甲战车就是一个军队的核心进攻力量和防御力量,这些都可以极大的减少士兵的阵亡和伤亡比例。
除了这些硬件之外,在指挥艺术生,李安也更加倾向于零伤亡的指挥,更倾向于使用计谋来获得最终的胜利,若是敌人占据险要,我军必须要强攻才能拿下,李安情愿放弃攻取这个目标,大不了围困就是了,拿上万士兵的性命来获得一座战略要地,实在是太残忍了,若是紧急需要这处战略要地倒还可以理解,若是仅仅为了争夺地盘,在没有紧迫性的前提下去攻取这么一座要地就显得有些草菅人命了。
自古以来,有些将领在边关一直碌碌无为,几乎什么事情都没做,而有的将领则东征西讨,不断的通过战争去获得军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害死了成千上万的无辜将士。
这种通过牺牲麾下将士的性命来为自己堆积军功的行为,是非常让人厌恶的,好多一代名将都干过这样的事情。
比如大唐时代的将领之中,哥舒翰与安禄山的名气都很大,就是因为他们军功比较多,其中,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就是哥舒翰,这货当初为了攻打石堡城,让上万大唐将士埋骨他乡,石堡城是攻下来了,可上万大唐将士再也不能回家了,尽管哥舒翰为此加官进爵,可这些可怜的普通士兵,却再也不能享受活着的乐趣了,他们的家人也只能获得可怜的一点抚恤金。
安禄山就更不用提了,这货在边境时常故意制造摩擦,与周边少数民族打来打去的,麾下将士都不知死伤了多少,最后,他为了能登上帝位,居然举兵造反,把整个大唐都给祸害了,让盛唐从此由盛转衰。
而反观老郭就不一样了,在安史之乱之前,史书几乎就没记载过老郭这个人,就好像这个任务从一出生就是老头子一样,他之前经历了什么,后人一概不是很清楚,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老郭为人低调,不会为了立军功,而故意挑起与境外游牧民族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