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南京(2/3)
,算是对他的福利了。只用了一刻钟的功夫,他们已经到了西安门外的市场。孙旺福不需要进城门,外面的集货市场就有他的所需要的一切。这里有做收购的,也有做销售的;有做批发的,也有搞零售的。孙旺福是这里的常客,因为这里每天早市上都有很便宜的海产卖。
不知道什么时候,海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东南地区,从最基本的海带、紫菜,到大小不一的海鱼,包括口感粗糙,但价格便宜的鲸肉,至于海参、鲍鱼、鱿鱼、章鱼、螃蟹、海虾、海贝、蛤蜊等之类的,就更别说了。孙旺福在西安门这个小市场里甚至还见到过海胆。
孙旺福赶到这里的时候时间已经接近七点二十了,这个时候已经临近早市的末尾,所以海产会卖的更便宜。走进市场,迎面就是四个大大的棚子,每个大棚的长度都能超过十丈,宽度达到三丈,而相互间的间隔也不下三丈,可以轻松的通过四轮马车。就好比现在,大棚与大棚之间就停着十几辆卸了套的四轮马车,靠着马车堆放着成叠成叠运送蔬菜、肉类、蛋类和渔货的竹篓、簸箕和竹筐。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诸多未来混杂后形成的刺鼻味道,地上还残留着大滩的水渍和菜叶、菜帮子、烂菜之类的垃圾。
这些东西在市场关闭后,也就是上午十点钟之后,会有专门的人来打扫和清理,那些乱七八糟的烂菜叶等会被买到周边的养殖场喂猪喂鸡。
孙旺福经常过来买小鱼小虾,也不知道是谁说的,鱼虾吃了比肉好,尤其是对小孩,吃了更聪明。
“老孙,走去喝一杯?”一同来菜市场的几个同伴很快都买完了东西,然后热情的招呼他。
“不去了,回去早点睡,下午还得去扛活呢。”孙旺福笑呵呵的回绝了,这捡生蛋的活儿太累了,大老早的起来,他要赶回家去睡一觉。而且喝酒不花钱啊?
你不可能一顿顿都让别人掏钱,那是要轮着来的。孙旺福觉得有那个钱,还不如多买点鱼丸、肉丸给孩子补补呢。他有三个孩子,可只有一个男孩,头一个是闺女,最小的那个也是闺女,还只有两岁,只有中间那个是个宝贝儿子。马上就要到进学堂的年龄了。孙旺福更要攒钱了。
和同伴分开后,孙旺福提着自己自己的鸡蛋,还有刚才买的一大块豆腐和一包笋干,往海产大棚转去。
四个大棚各有区别,一个是买瓜果蔬菜的,一个是买调料、大酱、咸肉、咸鱼,还有风干的腊肉、山货的,然后是买活禽和猪羊牛肉的,最后一个才是买水产、海产的。
海带、紫菜、干鱼片、鱼干、鱼肉茸、鱼露、蚝油、虾酱、鱼丸、虾干、虾米之类应有尽有,都用粗纸油布或者小竹筐、草包之类的包好堆在货架上;同时鲤鱼、花鲢、黑鱼、长薄鳅、紫薄鳅、白甲鱼、老鳖、大黄鱼、小黄鱼、鲞鱼、鲳扁鱼、鳗鱼、马鲛、白姑鱼、石斑鱼、青鲇、青蟹等,或是水产或是海产,各类常见不常见,甚至叫不出名字的鲜鱼活虾活蟹在活蹦乱跳,养在一个个小水池里。
而小池子边还都有一个不大的水车,通过转轮、皮带、杠杆连接着外头的的器械上,通过畜力不断地带动水车,不断的转动着,一个个池子里的水车不断的翻动水花。
据说这样能保证水池里的鱼活的更久。
这里还能经常看到冰块,水池里如果有死鱼的话,要么是刚刚死去的,要么就已经给码放到冰块上,用碎冰覆盖着保鲜,虽然是死鱼但买回家吃一样鲜美,关键这冰鲜鱼售价只有鲜活鱼一半,再晚一点去,打折更是只有原价的两三成。
孙旺福不是第一次来了,他过去和鱼打了二十年的交道,他家在浙江沿海,大小就跟着父亲下海。但是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那真是看得他眼花缭乱。
海洋捕捞公司真的很厉害,大船大网就是比小渔船要强。据说一网就能捕几千斤。
当今朝廷不限制海边的船大小了,不管是商船还是渔船就都往大里造,孙旺福心中暗暗感慨,他家要是能有一艘中型的捕鱼船,他也不会出现在这儿了。早就过上好日子了。
这几年朝廷严刑厉法之下,过去的渔霸们要么改行跑路了,要么就进了大狱,或是给打了靶子,世道好的太多了。
今天孙旺福买了半斤虾干、一斤鱼丸,还买了一斤肉丸,不是猪肉、羊肉、牛肉,而是鲸肉。
这个更便宜。
再加上豆腐和笋干和一斤鸡蛋,整好用去了一块钱,孙旺福兜里头就只剩下一张一块的纸钞和三个一角的硬币、一个五分的硬币了。
手里提着草娄,孙旺福不行走到了西安门车站,就在里市场不远的地方。熟门熟路的登上一辆公共马车,孙旺福把手里的月票递给质检员验看,然后径直上了顶层。他知道自己身上隐隐有股不好闻的味道,所以他从来不坐底层,而是都上马车顶上。
马车可以载着孙旺福回到自己家附近,他家可不在南京城内,而是在南京城墙的外面,在秦淮河向西四五里的地方。
这里可不是农村,只能说这儿算是城乡结合部。
南京作为一个中国第一流的大城市,就现在全世界的情况看,南京城也是最顶尖的大都市之一,这样的一座城市,城墙外四五里的地方根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农村’。可是别忘了南京城的面积,一百多里的城墙围起了一座现时代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
而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