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太皇太后(1/3)
承天八年的正月是一个热闹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刚过,黄氏一族就陆陆续续有重要人物进攻哭告太皇太后,陈鸣顶着很大的压力晋江浙监察御史刘文蔚为监察院副都御使,出行雲南,彻查粮库亏空案。
作为西南军事重镇,雲南境内的储粮历来都是很丰盛的,但是年前突然爆出了粮库亏空,也就是说雲南的粮库系统在运作当中亏钱了,而且不是一丁半点。
国家粮食系统一直有担负稳定国内粮价的职责,早在千百年前,中国的皇朝在地方上就设有常平仓,为国家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的设置。简而言之,主要是运用市场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市场的供球,充分发挥稳定粮食市场价值的作用。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不仅使朝廷储藏粮食的大仓都充满了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就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汉的国家粮仓体系,也就是遍布全国的粮食局,也一样负有这样的职责。
只是中国之前‘谷贱伤农’的大势太难以挽回了,那需要太大太大的投入。
随意,在陈汉的政策当中,粮库亏空的合理存在。但一次亏损的太多就不合理了。
粮库里的粮食在存储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个售卖、清空、转换的环节,也就是把之前的陈粮旧米转为新产的粮食。而这个环节是多长并没有具体的限制,所以一旦粮库亏空被查到,最好的搪塞办法就是粮库转换中(老的卖掉新的未进),就算包公再世,也无法查出其真象。究其原因,虽然粮库转换是由中央粮食总局直抓的,但中央粮食总局或者说是内阁抓的只是大指标方向,只划下了一条红线,也就是要求的是存在‘量’。而其他的三个环节(售卖、清空、转换)还是由地方自已来操纵,或者说都是由地方粮食系统和政府一起在操纵,中央很难一竿子插到底的,那代价太大。就算是上头突击检查,粮食系统也有应对的预案,搞个假的粮山并不很难,置于后世电视剧上的“火烧连营”的现象,倒是还没有发生。
陈汉刚刚立国,对官员贪污受贿打击严厉,吏治还算清明,些许蛀虫就是混在粮食堆里,也不敢大口大口的吞吃。而真要是出现‘火烧连营’的一幕,只能说明蛀虫们压根儿就想不到中央会突然的公开地突击检查,同时也说明粮食系统平时监管的缺失,害得这些蛀虫连一点风险意识都没有,更不用说蒙混过关的预案啦。
如此的‘头一个螃蟹’,他们不敢吃,也不想吃。
只不过雲南亏损的过多一些,地理位置也特殊一些,这里是边防重地,南面还正在进行着战争,突然爆出的粮库亏空又太大,大的让中央刚有听闻都不相信。而不是单纯的因为雲南巡抚是黄氏的女婿。
雲南巡抚梁都是黄氏的女婿,是黄氏一系中拔尖的重要人物,早年随扈中央,迁都南京之后历任监察院御史,御秘书处主任、秘书长、中原省监察御史、监察院副都御史、代理右副都御史、财政部侍郎。成天七年四月,地方巡抚正式被提升做二品的时候,转为雲南巡抚。
从亲缘上说,陈鸣还要喊他一声姨夫,在中央时候,虽然不出类拔萃,但也没出什么岔子,很用心。陈鸣也没料到他到了雲南后,这么短时间内,几乎可以说是前脚刚刚到任,后脚就会出了这么大的篓子。
正月下旬,刘武再奉命出京。二月上旬,刘文蔚先呈上来的初步的调查结论显示,雲南巡抚梁都在雲南国库储粮的调换过程当中处置失当,虽还不确定他是否有收受贿赂之事,可梁家绝对有利用陈粮售卖之机会谋取利益的现象,所以刘文蔚建议中央暂且免了梁都雲南巡抚之职。这下可就捅了黄家的马蜂窝了。而最让黄家人惊悸的是陈鸣竟然批准了这一提议,这也就代表着陈鸣很信任刘文蔚。
而随后刘武也送来了最新的调查报告,梁都在粮食问题上不仅存在纵容子弟从中牟利的现象,更具有重大的失职表现,里头还有黄氏子弟的身影在出现。
如果说之前黄氏只是在跳脚卖乖,现在就真的急了。所以他们找上了黄家的大神——太皇太后。
陈鸣的御驾抵达延寿宫——长秋宫,这里也属于延寿宫,延寿宫从来就不是孤单单的一座宫殿,而是整个宫殿群的名字,就好比盛唐的大明宫一样。这长秋宫位在延寿宫的最南方,占地面积比老太太之前在皇宫时候的宫殿可大多了。
陈鸣先跟陈惠、高氏见了,然后步行来到长秋宫。
照例问安后,老太太就主动提起了雲南省的事情。两边都心知肚明么。
“皇帝,我听说雲南粮库出了事,你派了使者去雲南巡查?”老太太显然给陈鸣留了面子,非常委婉的道出了问话,没有直奔主题,但意思嘛……不是傻瓜,那都知道是个什么意思。
老太太是整个皇室嫡亲里辈分最高的人,还是陈鸣的奶奶,对于自己出身的黄家,老太太多关注几分是很人之常情。甚至于她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出来,陈鸣也要认真考虑。
这个时代的中国,皇帝的权利很大,但是‘孝道’始终是中国的传统美德,陈鸣是可以不甩老太太,但这难保不会在历史上给他的形象留下不必要的污痕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