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科举(一)(为新盟贺兰山的魂加更)(1/2)
这样的状态下,张仲军一个区区镇级少爷,哪儿有可能接触与获得完整的科举书籍?如果这次不是这位老秀才点明,恐怕参与科举后,张仲军才会发现自己缺少啥知识。
正感慨不已的张仲军,突然发现杨兆飞向李游宏死命的使眼色,而李游宏这位老秀才,迟疑纠结了好一阵后,才说道:“既然小友书籍不全,本人家里的书籍倒是能借给小友抄录。”
张仲军自然立刻行大礼地道谢,在这资料被老一辈读书人掌控不外泄的时代,想要得到完整书籍抄录都不知道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当然,这个困难是对普通人来说的,对于一个势力来说根本就不算事,不见杨兆飞只是使个眼色而已,都不需要自己开口,人家老秀才就先表示愿意借书了。
只是张仲军明面上满是感激欢喜,心底却有些悲凉,他见到这位老秀才后,始终是以师礼待之,可老秀才却生生把张仲军提到平辈分的地步,称他为小友。
这不是重视,开玩笑,区区一个乡镇的土鳖少爷,有何资格和一位有着从九品下官身的老秀才平起平坐?这是人家迫不得已前来指点功课,根本不想和自己拉扯上师生关系的缘故!
张仲军就算知道这点也不敢跳,始终保持着弟子礼仪,这倒是让最后离去的老秀才终于会对张仲军展露一丝笑容。
后面老秀才就没有在出现过,书籍是由杨兆飞送过来,绝对是抄录完一本才能还回去换一本。
一开始张仲军以为四书五经和自己那个世界的四书五经一样,结果抄录的时候差点眼珠子没瞪出来,因为大致思想是差不多,可是细节上却没有一处相同之处。
歇息时和杨兆飞闲聊,才知道这四书五经是从有科举制度以来,就从未改变的一直流传下来,以前是任何一家书店都有贩售,可到了大陈朝的时候,书店还曾因为乡镇被帮派占据,读书人涌入城内而火爆了一阵。
可等到大陈朝因为失去乡镇这个数量众多的行政单位后,许多官员没法安排,生生变成冗官,而每三年一次的科举,一个县最少都十个秀才,多的甚至是数十个秀才,一府的举人也能达到数十,全国的进士更是达到数百的地步。
秀才不需要说,官府只需要免除秀才个人的税赋就行,而举人却能够免除全族税赋,以及举人是可以任官的,到了进士更是必须给出七品以上的官位!
妈蛋,大陈朝手里就剩下城市的掌控权,哪儿有这么多官位来安排这三年数千的举人和数百的进士啊!
所以大陈朝二话不说,直接开始削减名额,一路削减到现在这一省一进士、一府一举人、一县一秀才的地步。虽然待遇直线上涨,可人数却急速下降。不过因为人数太稀少,得到的科举人才绝对是真正的人才,原本有些摇摇欲坠的大陈朝,在开始这样的科举制度后,反倒是稳定了下来,并且有着再次蓬勃的模样。
而随着大陈朝的科举变化,最早做出反应的不是那些科举前辈,反而是以贩卖书籍为生的书店!
这些书店,不知道是早有约定还是他们幕后的主人早有计策,反正在的笔记中就记载着,几乎是一夜之间,所有的书店同时下架四书五经,转而贩卖游记、杂文、历代科举的试卷内容,反正什么乱七八糟的书籍都卖,就是不卖四书五经。
这几百年的时光下来,市面上能够找到的,都是缺胳膊断腿的四书五经,绝对找不到完整的四书五经。
不是没有人想要把完整的四书五经给印出来贩卖,但结果都是一场大火连人带书的被烧成灰烬,几次下来后,就没有那个傻蛋会如此做了。
所以说,别看大陈朝对读书人非常优待,好像只要读书考取功名就能得到一切,好像所有的文人都支持教化的样子,其实现在的大陈朝跟上古时代一样,知识都是只掌握在极少部分人手中的。
当然,不会真的和古代一样,知识全都掌握在贵族手中,毕竟已经有数千年公开教化世人的场景出现,所以知识还是传播得蛮广的。
但传授其他知识没有问题,想要获得可以通过科举的知识,却真真正正的掌握在一票拥有功名身份的家族身上。
这些家族无一例外的想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把获取功名的资料一直在自己亲近的圈子里传递下去。
在那位老秀才来过一次,并且把完整的四书五经一史的书籍拿给张仲军抄录后,原本很是拍着胸口保证给张仲军找其他秀才来指导的杨兆飞,很快就蔫了,见到张仲军都躲躲闪闪的。
张仲军又不是笨蛋,见到没有第二个具备秀才功名的人前来考核功课,哪儿不知道,紫金县的秀才因为某种缘故,不愿意搭理张仲军,所以根本就没有人来。
张仲军对此,只好无奈地耸肩,自己开始背起书籍来。
不过这边没人教导了,风武堂那边却派人送来了一封原紫金县舵主陈毅峰的信。打开一看,陈毅峰只在信中抱歉了一下,风武堂的秀才没法离开总堂,所以没法前来指点张仲军。不过却在信中点明了科举的要求。
秀才试,靠的是记忆力和笔力。笔力方面要求不高,文字端正大小一致就行。而记忆力则是牢记四书五经一史的内容就行。
因为秀才试的内容考核全都是填空题,题目都是四书五经一史中某段文字挑出来,然后断头断尾断中间,只要把四书五经一史背得滚瓜烂熟,那就毫无问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