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人或为鱼鳖(1/2)
欧阳修新得到了一个官职,翰林学士、吏部员外郎、河北东路提举常平司……好长的一串,是个什么玩意呢?
要想弄清楚,就要先搞清楚宋代的官职,赵大欺负孤儿寡母,得国不正,赵二欺负大哥,欺负侄子,比赵大还不如,亏心的赵宋皇帝为了防止别人效仿他们,就发明出一套复杂无比的官制,弄得权责分离,乱七八糟,好方便皇帝掌控。
详细的暂时不说,欧阳修的这三个职位分别对应职、官、差遣,职用来待文学之选,说白了有些像学历,官本来是明确职权品级的,赵家皇帝把职权分开,吏部员外郎仅仅代表欧阳修的俸禄和品级,他实际做的是管理河北东路的常平仓,负责赈济百姓,救济黎民。
这个官职其实并不小,和安抚使,转运使,以及提点刑狱公事同为一路的四大巨头。
不过欧阳修心里清楚,他真正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协助王宁安,把烈酒卖到辽国。让他管着常平仓,正好稳定河北东路的粮价,防止大量酿酒之后,造成粮食短缺。只是老欧阳心里清楚,赵祯的担心纯粹多余,王宁安那小子做事极为小心,而且酿酒多用高粱,开垦的都是荒地。
非但不用担心粮食紧张,还能缓解人地矛盾。
老欧阳相对轻松了,这不每天去茶馆喝茶听戏,去酒楼喝美酒,尝美食,玩得好不快乐。这一天欧阳修醉醺醺回家,欧阳发正在家里读书,见父亲回来,连忙送上了一封书信,还有一大筐腊肉。
“好大胆子,为父不在,你怎么敢随便收礼物?”欧阳修怒气冲冲责备道。
欧阳发委屈道:“孩儿也不收,可是他们说这是送来的束脩,让你无论如何要收下。”
“束脩?”
欧阳修愣了,“为父什么时候要收徒弟了,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他一屁股坐下,看了两眼,还真别说,这一筐腊肉都是肥瘦相间的上等好肉,用红绳系着,弄得跟结婚的彩礼似的。
“准又是有人编排老夫,都给我送回去。”欧阳修气愤道。
欧阳发转了转眼珠,战战兢兢道:“爹,孩儿听说,是王二郎说的,要,要请你在沧州办学,故此才有人送来了束脩……”
“什么?”
欧阳修顿时豁然站起,王宁安那个小兔崽子太胆大了,老夫什么时候答应过了,你还敢替我先许诺了,简直岂有此理!
他一甩袖子,就准备去找王宁安算账。可是转念一想,反正闲暇无事,在沧州办学,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只是办学的钱不少,最好都让王宁安出才行!
老欧阳恨恨想到,他暂时把腊肉放在一边,不置可否。又拿起了那封信,随口道:“这也是王宁安送来的?”
“不是,是余伯伯送来的。”
欧阳修脸色一变,慌忙拿起书信,熟悉的字体映入眼帘,写信的人名叫余靖,比欧阳修大了七岁,当初庆历新政的时候,两个人同为谏官,都以大胆直言闻名。
庆历新政失败之后,纷纷外调,前不久余靖被调入京中,担任光禄寺少卿,此老关心水利,随便就考察了一下黄河的情况,进京之后,余靖就几次上书,言说黄河水患到了不治不行的地步。
余靖离开京城几年,物是人非,没有人搭理他,老先生锲而不舍,就想起了昔日的战友欧阳修,正好他在沧州,黄河流经之地,一旦泛滥,后果不堪设想。余靖就连夜修书,请求欧阳修一起帮忙上书。
拿到了这么一封信,欧阳修顿时陷入了沉思。
黄河千年以来,泛滥不断,尤其是大宋立国百年,河道频频出问题。余靖不是信口雌黄的人,如果不是问题严重到了刻不容缓,他也不会找自己帮忙。
可究竟该如何应付,欧阳修一时也没有主意,他捧着书信,一言不发。欧阳发识趣退出,他刚出来,就碰上了满脸笑容的王宁安,他手里还捧着一摞子东西,兴匆匆赶来。
“快去告诉你爹,就说晚生求见。”
欧阳发没有动,王宁安像是变戏法一样,从身后掏出了一大袋肉干,还有一包灶糖,欧阳发立刻喜笑颜开,还主动提醒王宁安,欧阳修心情不好,怕是出了大事。
王宁安心里打鼓,他满心希望欧阳修能留在沧州兴学,有此老坐镇,文教大兴,指日可待。还能趁机把王家军的子弟送到老夫子名下,成为文坛盟主的弟子,日后绝对是一大助力!
算计得很精明,王宁安甚至不惜先斩后奏,把生米煮成熟饭,这一次他来找欧阳修,就是不计成本,不怕代价,一定要拿下老夫子!
满心悲壮的王宁安,见到了欧阳修,就拱手送上了一份联名书,上千人在上面按上了鲜红的手印。
“醉翁桃李满天下,人所敬仰,想我沧州地处偏远,文教荒废,多年以来,竟没出过一个进士,万千孩童期盼名师,如禾苗盼春雨,醉翁就忍心让孩子们失望吗?这里有一千余人的画押,拳拳之心,溢于言表,老先生人心拒绝吗?”
王宁安把孩子们推到了前面,老欧阳还真不好拒绝,只是他看了看这边的联名书,又看了看余靖的那一封信,左右为难。
“王二郎,非是老夫不愿意,实在是有事情缠身。”
“还有比教化更大的事情吗?”王宁安满怀悲愤,义正词严道。
欧阳修苦笑了一声,“是黄河,水患临头了。”
老先生没有避讳,把余靖的信交给了王宁安。
王宁安将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