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一章 翔龙拜师左慈(一)(1/2)
第00一章翔龙拜师左慈(一)
仙人慈看到太祖高帝年少聪颖,宅心仁厚,富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幼以及人之幼,老以及人之老”的悲天悯人之心,慈遂收帝为徒。帝时年方十岁。
————《庸史●大仙左慈外传》
自从吴骏一行人前段时间离开洛阳,一路经过虎牢关、许昌、汝南,进入寿春地界后,众人向南行驶,一路上,由于全府上下五十多人,上有老,下有小,其中一部分还是女眷。本来在他们准备离开洛阳时,叔父吴子兰就向吴硕建议把所有的女眷散走,以便轻车熟驾。但是吴硕一想到,身在乱世,女孩子不易生存,而且大部分女眷都是从小就被他收养的孤儿,在外无依无靠。况且,她们对吴府也算是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所以吴骏的父亲也就不忍心把她们全部遣散,只是对她们说如果要是谁愿意走的话,吴府会支付她们半年的薪水;倘若不愿意,就继续呆在吴家,但得和他们一起迁回祖籍庐江。由于吴硕平时好善乐施,吴府对仆人的待遇很好,全府上下一片和睦,所以也只有少量的几个人离开吴府而已。
吴硕一行人沿路欣赏着两旁的风景,一路打打闹闹。有时看到路边那些饿得发慌、冷得发抖的难民,吴硕又忍不住下车给他们发一些碎银子,但是由于难民数量太多,吴硕他们的银子又十分有限,他们回到庐江还要花一大笔钱重建家园呢。所以对这些难民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吴硕能救得了他们一时,救不了他们一世。想想在洛阳时的繁华景象,再看看大汉到处都流浪着大量的难民,吴骏不由发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叹!吴骏的父亲看了也是眉头紧锁,他大概没想到,昔日国富民强的大汉竟然也有这么多的难民。若非亲眼看到,估计打死他,他都不会相信这竟然是活生生的画面。
就这样,吴硕一行人大概花了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到达老家庐江。来到庐江后,吴骏开始注意到庐江的地理位置:它面朝长江,春暖花开,背枕巢湖,渔舟唱晚,加上境内遍布泽沼,名字中又带有一个“江”字,可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赐鱼米之乡;但庐江又可以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山城,环庐多丘陵,所以易守难攻,在军事上可控江淮而锁吴越,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庐江在历史上曾经大名鼎鼎,秦始皇统一六国,始设有庐江郡,当时所辖包括现在的江淮、皖南乃至江西一部分。汉延秦制,辖地虽然略有变化。
根据吴骏前世里的记忆,据《安徽省志●建罟沿革志》记载:“西汉高祖十年(前196)年七月,九江郡属汉,境内设舒县(治今庐江县城池埂),地名大城坂。元狞二年(前121年)七月,撤销江南庐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东部与九江郡南部地区并,组建新庐江郡(治舒县)。东汉末年汉献帝讲四?199年),庐江郡治迁皖城(今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年),吴拨皖城,庐江郡一分为二,吴庐江郡仍治舒(今庐江县城池埂、大城坂),魏庐江郡阳泉(今霍邱临水镇)。”
叔父吴子兰的部将二十多人在护送吴府一行五十多人到达到庐江后,就马不停蹄地又匆匆忙忙地赶回了洛阳。父亲吴硕也在他们到达庐江后的第二天早上,他就拿着御赐公文到太守县衙去走马上任了。上任庐江太守早在半个月之前就已经听说了,大汉的一位议郎要到庐江任太守,而且还听说这位议郎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庐江一带的人在听说这位议郎有个儿子是御赐的“天下第一神童”后,都纷纷来到吴府探个究竟,都想看看这个御赐的“天下第一神童”到底长成什么样子。弄得吴府门口每天都是人满为患,吴骏只好和秀儿每天都在父亲的书房里看看父亲的一些书籍,或是在后院的花园练练剑术之类的。渐渐地,想前来探个究竟的人也就少了许多,吴骏和秀儿在管家达叔和几个仆人的保护之下,也能上街逛逛了。
就这样,3年的时光匆匆而逝。吴硕在这3年里勤于政务,在庐江城内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和商业的政策和法令,把庐江城治理得井井有条。人们大多安居乐业,庐江也渐渐显出了它“鱼米之乡”的魅力和景象,引得许多江东的商人,如有建业、江夏、柴桑,甚至有寿春的商人纷纷涌入庐江。吴硕清明廉政、亲民爱民的美名也随着这些商人逐渐在各地传开了。吴骏3年美好的童年时光又这样匆匆地流逝了。吴骏也在庐江度过了他在前世从未体验过的古代童年岁月。在这几年里,吴骏已经把义父华佗送给他的《中医药学》和《扁鹊神篇》基本上弄熟了。吴骏9岁那年,在治好庐江大族族长乔同的疑难杂病相当于后世的“胆结石”后,庐江一带的人们在谈论御赐“大汉第一神童”时,“庐江小神医”的美名也慢慢流传开了。
在这3年里,父亲书房里的全部书籍都被吴骏看完了,有些好书吴骏甚至看了两三遍,如《论语》、《春秋》和《大汉律例》。虽然吴骏一直拥有前世里所没有的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但孔圣人曾有言“读书三遍,其义自现”,好的书就要多读几遍,要学会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还要活读、活用,思维不能局限于书籍。
公元178年,大汉灵帝光和元年的一个下午,吴骏带着秀儿在达叔的陪同下,刚从郊外骑马射箭回来,刚刚到达吴府大门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