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一一章 黑山有义诚为径(1/3)
第〇一一章黑山有义诚为径
冀州西北部,常山郡西部黑风岭。
黑山军聚义堂内外人头攒动,火把通明,黑山军首领张燕连同黑山军大小将领十余人围坐一堂,边喝酒边谈论着。
“大哥,自去年咱们黑山军败于袁大头的冀州军后,大哥吩咐弟兄们化整为零,休养生息,不要聚集在一起,不知今日大哥召集咱弟兄们前来,可是有要事相商?”酒过三巡之后,大家都自觉静了下来,这屋里的汉子都知道,这几年冀州军与并州军对黑山军围剿得很厉害,要不是依仗对黑山及黑风岭的险要地势,加上大当家的正确领导,估计黑山军已被围剿得尸骨无存了。在如此环境之下,大当家不会无缘无故把黑山军的主要头领都聚集一堂,想必是有大事发生了,首先发言的是素有黑山军师之称的七当家孙轻。
在被袁绍与吕布联合围剿之前,黑山军的兵力多达30万余人,除大当家张燕外,分别是二当家陶升、三当家白绕、四当家王当、五当家杨凤、六当家杜长、七当家孙轻、八当家于毒,每人手下部众三万到五万不等。
黑山军现任首领张燕,常山真定人,本姓褚。黄巾起义时,褚燕合聚郡内少年为部属,约万余人,褚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称“飞燕”。黑山军原首领张牛角,博陵(今河北定州)人,随张角等人于常山郡黄巾起义,号将兵从事。当时褚燕势力较小,张牛角率军与褚燕会军,褚燕推张牛角为主帅。后来二人共同率军攻瘿陶(今河北宁晋西南)时,张牛角被飞矢射中,抢救无效去世,临终前召集所有部将,将帅位传于褚燕,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故褚燕为感激张牛角知遇之恩,遂更名为张燕。
后来部众越来越多,势力遍及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等郡,山谷、河流、山寨都被连接相通。杜长率先来投,随后才是当时还是小头领的孙轻和王当率部追随张燕,紧接的是陶升、杨凤等将纷纷来投,手下人员高达百万余人,张燕在大小头领的要求下,将部众统一更名为“黑山军”,以示与黄巾军的区别。
当时白绕、眭固二人虽是黑山军将领,但在濮阳郡,不属于张燕直接下属,直至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2年),曹操出兵镇压濮阳白绕部,占据濮阳,白绕兵败投靠常山张燕的黑山军,眭固逃向河内,成为河内太守张杨麾下将领。
黑山军的活动区域是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地太行山脉的诸山谷之中。黑山则位于太行山脉的南端,而太行山脉高峰迭起,海拔多在两千公尺以上。山脉东南为河北平原,西北则为山西高原,河北平原通向山西高原的陉道多分布在太行山脉之间。太行山脉这一地势特点为分布在太行山各山谷中黑山军各部的相互联络和战略上相互配合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因黑山军大部分人都是农民出身,文化水平并不高,据《三国志魏书张燕传》注引《典略》记载:“黑山军、黄巾军诸位将帅,本来是没有名字的,仅仅是依靠相貌的差异区分:骑白马的叫白骑,身体轻捷的人叫飞燕,嗓门声音大的人叫雷公,胡须长且环绕脖子的自称羝根,眼睛大的人自称大目。所以早期的黑山军中将领就有张白骑、张飞燕、张雷公、于羝根和李大目。“
但树大招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谓树大有枯枝,人多有白痴。黑山军本就是农民起义,基本上毫无军纪可言,除了张燕、杜长、孙轻本部约束严厉之外,其余部众均会发生烧杀抢掠,对各州郡危害极大,八当家于毒,曾随张燕破邺城,杀太守栗成,自然招来了官府官军的镇压。后来袁绍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大破之,斩杀于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袁绍后遂寻山北行,击左髭丈八等,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皆屠其屯壁,奔走得脱,斩首数万。
有武力镇压,自然就不乏威逼利诱。陶升,原本为黑山军二当家,位于张燕之下,众人之上。193年(初平四年)三月,冀州魏郡袁绍军兵变,黑山军在三当家白绕和五当家杨凤的带领之下趁机占据邺城。不过因二当家陶升叛变,陶升率部保护袁绍与州史家属到斥丘,才使得邺城冀州军逃过军心涣散、兵败如山的结局,因陶升之功,袁绍任命他为建义中郎将。
正是因为黑山军与冀州军、并州军的恩怨极深,加上陶升的叛变,自邺城之战后,袁绍对张燕的黑山军镇压得更残酷了,双方死伤大半,也是黑山军原本的30万余人减至12万余人,当然包括老弱妇孺。但同时使得黑山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强,打法越来越精湛,张燕等人的指挥水平也越来越高,仗着地利优势,如是袁绍派出同等数量的军队来围剿黑山军,只要不是和吕布联合作战,张燕就带领余下五个兄弟在山谷河流内和袁绍军打游击战、运动战,最后失败的往往就是冀州军。同时,也造成了黑山军与冀州军不死不休的局面。
当然,中间不乏袁绍联合吕布的并州军对黑山军进行围剿;同时也有幽州公孙瓒联合黑山军共同攻打袁绍的冀州军等等。譬如初平二年(公元192年),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张燕派部将杜长等人带兵帮助公孙瓒,最终被袁绍击败。去年初平四年(公元194年),袁绍为剿灭境内黑山军,联合吕布与张燕的主力在常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