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是从网上抄来的帖子,分析的很透彻,建议看看(5/6)
还快的“兄长”去了。所以大家可以说第一回合互有得失。有些人对袁绍的布阵抱有怀疑,说这样布阵没有攻击重点——因为用兵讲究“奇正相辅”啊。那是书呆子!当时一线兵力比是10:1,不发挥最大最全面的攻击力和火力,难道要拥到几个点上,让曹操有机可趁的各个击破?这个例子我记得在《亮剑》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李云龙用重兵包围了一个县城,由于兵力大优,于是索性一改通常的重点进攻为全线进攻,结果搞得日本人应顾不暇,全线溃败。而相对于曹操的布置,虽然无可指责,但其实里面也包含了很多的无奈——兵力不够,只好重点防御;补给困难,只好退缩内线。从以上分析来看,两个人都很中规中矩,只是袁绍的布阵中看出他的优势心理;而曹操却有点苦涩。
袁绍的这种优势心理直接反映在他的主战场上。优势兵力带来的优势火力(冷兵器时代的特征)使得曹操的守城部队天天得顶着盾牌去防御;同时袁绍还派出他的“特色部队”——掘子军——去挖地道。这种立体的进攻照我看来也就是“超人”曹操才能守住,但令曹操难受的东西还未必在主战场上面,袁绍正不遗余力的开辟着他的“第二战场”。
袁绍也看透了曹操的弱点,也都是兵力不济引起的:战线相对较长;防线不够连贯;战略纵深不足。于是相应的,他又打出了几张牌,这几张牌差点真的要了曹操的老命。
第一张牌:刘备。如果刘协是上天为曹操准备的礼物的话,那么刘备就是上天给曹操准备的对头。这个“冤家”接受了袁绍的指派,一路神奇的纵深穿越曹操的地盘来到南端的汝南,并和那里的刘辟勾结一起,真正意义上开辟了“第二战场”。曹操分不开身,先派曹仁去,结果将刘备赶跑。没想到转头刘“小强”又回来,又和一个叫龚都的接上头,曹操又派了个叫蔡阳的去“剿匪”,可惜最后“剿匪”的反而被“匪”砍了脑袋。幸好刘备的实力也太不入流了,所以他再闹腾此时也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曹操先只好忍。
第二张牌:袁绍自己亲自张罗的几次偷袭。因为曹操实行的是重点防御,所以他的战线有很多断点,这些断点正好被袁绍所渗透利用。袁绍攻击的目标就是曹操的粮草!其实曹操一开始并没有为粮草多担心,毕竟屯田有年,不至于刚开始打没几个月就粮草告罄。其实真正让粮草告急的直接原因是袁绍军对曹操松散防线后的屡次骚扰。同样,曹操也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有记载的徐晃成功过,烧了袁绍的2000车粮食(很确切数字待考)。但2000车粮食对袁绍影响不大,但曹操自己却真的吃不消了(这让我想起了“中越边境战”的时候,双方互搞“特工战”的情形,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上天真的眷顾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贵人会来相助,所谓“吉人自有天相”。曹操生命中重要的三个人登场了。
当袁绍正面战场上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压得曹操喘不过气来;“第二战场”又搞得有声有色的时候,曹操真的有点“胆怯”了。他想到了后撤,但又拿不定主意,所以他向第一个“贵人”发去了咨询函,那个人就是荀彧。荀彧的回答就两点:1、你退无可退,退了就没办法收拾了;2、我看好你,你行的!于是曹操坚持。
但光这样耗着也不是个办法,明显自己感到越来越吃力,而且从后方也运来了他最后库存的一点粮食,负责人是任峻。这个时候第二个“贵人”登场——贾诩。贾诩的意思是这样的:你守着当然对,但因为自己实力不如对方,就要另开蹊径。曹操茅塞顿开,于是开始做准备。
制定好了战略方针,但具体如何落实到战术层面呢?于是第三个“贵人”兴冲冲的赶来——许攸。这个故事大家太熟悉了,我就不细说了。大致许攸给曹操出的主意就是“劫乌巢”。
“天予不取,反受其罪”,曹操一拍桌子——干!但“乌巢”是那么说拿就拿得下的吗?恐怕未必。袁绍虽然屡次骚扰曹操后方得手,但自己毕竟也吃过同样的亏,所以他对粮草的保护也一样很上心。他首先就是派淳于琼等几位领重兵守“乌巢”,这个举动是及时的,而且淳于琼其实也蛮有能力的,工作也比较上进,且他是从一开始“西园八校尉”的时候就跟随了袁绍,大概也算是“袁氏门第”,跟着袁绍的工龄也已经有10几年了(如果从188年算的话)。这个情况曹操当然知道,因为许攸知道(许攸号称是袁绍的智囊团成员),所以曹操不敢怠慢,将大部分精兵强将亲自带了去“乌巢”,走在最前面的是乐进。老家当然也要照顾,所以他留下的是曹洪、荀攸,并亲自嘱咐安排了一下。我觉得这个场面有点悲壮,试想:假如此去“劫营”不成,那么即便曹操不想撤也不行了,因为他已经吃光了最后一颗粮食。于是曹操带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心一路北向而去。
曹操绕了好大一个圈子,终于到了“乌巢”(一说是用计穿袁营而过),并且发出了进攻的命令——冲在最前面的就是那个小个子的乐进。淳于琼听到呐喊,当时警觉,当弄清楚是曹操亲自来劫营的时候,他马上派人去向袁绍报告,自己则组织人马进行防御,一时间喊杀声震天。
袁绍接到淳于琼的报告当然吃惊,于是紧急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
第5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