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三章 临夏之行(3/3)
特别亲热,整天跟在他的后面问这问那。面临即将毕业的牛木林逗趣地问他:“海龙,你说我大学毕业以后干什么工作好?”
海龙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不假思索地说道:“阿舅将来能当县长。”
在小孩子的心中,县长是主宰一方、掌握老百姓生死福祸的父母官,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员。
可是,牛木林对做官没有一点兴趣。在他看来,做官仿佛是不务正业。因此,他听了海龙的回答,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忍不住地揪了一下海龙挺拔的鼻子。
牛木林因为星期一还要上课,打算星期天的上午回兰州去。
他离开临夏的时候,牛赛德的3个孩子齐刷刷地站在大院的门口,依依不舍地和牛木林告别。他们是温顺内向、大约11岁的老大儿子,金发黄眼、大约7岁的老二女儿和黄发白肤、大约4岁的老三儿子。
牛木林向前走了两步,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为自己送行的孩子。他看见,两行眼泪从牛赛德老三儿子修长的黄色眼睫毛上滚落了下来……
没有过上一个星期的时间,牛万山突然来到了兰州。
他一脸疑惑的表情,对惊讶不已的牛木林说道:“离开老家也就25年光景,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倒不习惯这里的生活了。还是新疆好哇。”
送走了返回新疆的牛万山,牛木林开始忙着准备毕业论文了。
一天,学校通知牛木林去开会,说是挑选了他和班里的20位男女同学作为群众演员,配合学校的电教室和中央电视台拍摄一部电视专题片《今日兰大人》。
牛木林和同学们表现大学生上课和在图书馆阅读的情景,在校园的绿荫道上漫步交谈,最后还乘坐面包车登上了皋兰山,摆出眺望兰州美丽市容的造型。
神奇的电视摄像机引起了牛木林的莫大兴趣。他一向喜欢和尝试新鲜事物。那时候,电视机正在全国的千家万户普及当中,传播力和影响力十分巨大。
以前,牛木林打算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因为最优秀的高年级学生考取了那里的研究生。现在,他改变了个人的志向,不打算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了,而是一心想做一名享有“无冕之王”称号的电视记者,从事神圣而伟大的新闻宣传工作。
牛木林在大学的4年时间,在中文系只遇到了两个回族学生。一个是比他高两级的东北回族,一个是比他低两级的云南回族。由于不在同一个班级,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来往。
当时,西北回族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知识分子更是十分罕见。有趣的是,牛木林毕业的那一年,中文系的系主任居然是一个叫马志杰的回族人。
马志杰的弟弟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一个学院的院长,希望哥哥给自己推荐一个毕业生充实师资力量。
马志杰看到牛木林的资料上籍贯写的是临夏,便与班主任商量安排牛木林到临夏去工作,不必再回到遥远的新疆了。
班主任平时与牛木林交流得比较多,知道他追求现代时尚,不会喜欢相对保守落后的临夏,也没有与牛木林进行沟通,自作主张地一口替他回绝了。
马志杰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对不知好歹的牛木林产生了不良的看法,从此不再关心和理睬他了。
牛木林也没有闲着。他在为自己的工作忙碌着。他的唯一志向就是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这样国家级的媒体去工作。
时不凑巧,1986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学潮。
上级部门决定,从1987年开始,大学毕业生不能直接进入国家级的单位和机关部门,一律先到基层锻炼。因此,分配系的北京单位里没有一家是中央级的媒体。
面对困境,牛木林的心中不禁有些着急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