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父子冤家(3/6)
数月之后,卢世荣被真金的汉法派弹劾下台,关进监狱并且处死了。理财派的领袖桑哥虽然竭力袒护卢世荣,却因为害怕真金而不敢相救。
1285年的春天,一名南台御史上疏说:忽必烈年事已高,应当给皇太子真金禅位,恳请南必皇后不要再干政了。
真金听说以后责怪御史弄巧成拙,心中十分恐惧。
当时,御史台中定额为16个汉人的御史全部空缺,担任都事的尚文偷偷地把这份奏章隐匿了下来。
阿合马的支持者达吉古阿散、腾格尔等人得知以后,在忽必烈的面前请求查办各种官吏的案子。名义上是搜索全国隐藏的钱粮,实质上是打算公开这篇奏章。
他们接手御史台吏案,立即要求得到这份奏章。
尚文深知这篇奏章关系重大,推脱说必须得到右丞相安童等人的批准才可以交出。
达吉古阿散和腾格尔将此事向忽必烈作了汇报。
忽必烈大怒,命令立刻交来奏章。
安童等人也束手无策。
尚文以攻为守,很快从阿合马的旧案中搜集到达吉古阿散党羽的数十条罪状,与安童一起商量对策。
尚文说道:“皇太子为天下之本。如果奏章被揭发出来,必将倾覆太子,动摇国本,祸不可言。只有先发制人,变被告为原告。”
于是,安童等人抢先向忽必烈状告达吉古阿散的罪行。
忽必烈看到有人要他退位的奏折,气得怒不可遏,七窍冒烟,厉声责问道:“难道你们就没有罪过吗?”
安童带头认罪说道:“我们不会逃避罪行。达吉古阿散等人的罪名在刑律上是写得清清楚楚的。他们又不是什么好东西。应该选一个德高望重的大臣来主管这个案子,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平息纷扰。”
忽必烈的怒气这才消了一些。形势逐渐缓和下来。
后来,达吉古阿散等阿合马的余党被判奸赃罪处死。腾格尔因为牵涉不深,受到了忽必烈严厉的责罚。
虽然如此,真金却因为过早暴露了自己的野心,生怕忽必烈像很多汉皇一样废了自己,郁郁寡欢,积久成疾。1286年1月,43岁的真金病逝了。真金死了以后,忽必烈将皇太子授予真金的三儿子铁穆耳,即后来成为了元成宗。
治国的政策相继遭到了失败。大臣们明争暗斗,乱成一团。心爱的儿子接连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英雄的暮年有心无力。由于这些悲剧的刺激,忽必烈开始大量地酗酒,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他的体重迅速增加,变得越来越肥胖。
酗酒和肥胖引起的疾病时时折磨得忽必烈痛苦不堪,生不如死。
1294年2月18日,忽必烈带着刻骨铭心的悲伤去逝了。
作为一个决策千里的帝国征服者,忽必烈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伤痛和浩劫。
作为一个新国家和新秩序的建立者,忽必烈又是非常成功的。至少,他统一了分裂长达几百年的中原汉地。
年迈的达来、努海带领着下一代的腾格尔、陶菲克等人前来为大汗忽必烈送葬。
在刺脸的寒风中,努海冻得瑟瑟发抖。他禁不住呻吟道:“温暖的春天什么时候才能来到啊?”
地怕秋季旱,人怕老来难。
——撒拉族谚语
腾格尔是巴德尔的孙子、达来的儿子。由于爷爷和父亲都是大蒙古国的功臣,因此,腾格尔自小就和忽必烈的儿子一起玩耍,享受到皇家子弟的待遇。
自古以来,帝王家庭中的父子关系十分微妙。父王一般对皇子们怀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延续皇家的江山;同时又非常忌惮他们急不可待,图谋篡权。皇子们多事踌躇满志,跃跃欲试,又对父王心存敬畏,整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因此,皇家父子们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悲壮的大戏。
忽必烈一共有12个儿子。长子朵儿只早亡。因此,一般都把孛儿只斤·真金作为忽必烈的嫡长子。
1243年,忽必烈召来中原的海云禅师询问佛法之事。恰逢妻子察必生下二儿子。他便请海云禅师为自己的孩子摩顶取名。
海云禅师认为人世间万物当中真金最为珍贵,所以给忽必烈的儿子取了个汉名——真金。
真金在少年时代跟随忽必烈到漠南管理汉地的事务,因此在蒙汉交接的金莲川(在今天内蒙古和河北省交界的地区)生活,接触了一大批汉人儒士。
忽必烈把真金的教育任务交给了汉儒姚枢、窦默,并且让腾格尔、土木各儿和刘秉忠的儿子王恂等作为真金的伴读,接受汉家三纲五常和先哲格言的熏陶,把《孝经》作为启蒙的课本。
真金和王恂的关系最好,对他百依百顺,经常听他灌输为学之道和历代治乱的道理。真金对汉学十分感兴趣,勤学好问,与王恂的关系比其他蒙古贵族孩子的关系还要好。
腾格尔对真金轻视蒙古本族的传统、崇尚汉学不以为然。他们之间渐渐地产生了分歧。
王恂朝夕不出东宫,陪伴在真金的身边。其他汉臣的子弟也与他相处融洽。
忽必烈对真金的期望很高,在真金18岁的时候封他为燕王,领中书省事。建立枢密院之后,忽必烈又封20岁的真金守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
真金实际上每月只有两次到中书省巡察一下,平时把中书省和枢密院的事务都交给王恂去处理。
真金的做法让腾格尔的心中十分不满。他回家的时候向父亲达来发牢骚道:“燕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