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筑城 第六十八章 烧窑仪式(二合一)(1/2)
第二日的清晨,王天罕见的起了个大早,围着观景台开始了晨跑。
这是他在昨天发现自己的武力值是渣渣的时候,痛定思痛做出的决定。
金钢二哥也是大早和众人一起扛着昨晚扎制好的拒马前往部落洞穴左边的路口而去。
门前的河流在距离部落洞穴左边1.5公里处,由原来径直向东流改向了45度,朝着东南方向而去。
在转向的地方是一个天然的防守位置,王天让人把拒马放置在此处,一头靠着河边,另一头直抵洞穴山脉的崖壁。
不得不说,部落洞穴的位置,就是一个天然的筑城之地。
部落的右边拒马己经安放在距离洞穴右边500米的地方,今天左边再一合围,就为部落圈出了一块长两公里,宽五百米,近一平方公里的安全区。
在这一片安全区内。可用于耕种的土地,达到了60以上,也就是占地1500亩的安全区有近900亩的土地适合耕种。
《史记?河渠书》记载河东守潘系之言:“穿渠引汾,溉皮氏、汾阴下,引河溉汾阴、蒲坂下,度可得五千顷。五千顷故尽河需弃地,民茭牧其中耳。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灌溉田(高产田)的平均亩产4石(大石)折合成后世的市亩来计算,每亩产粮为:620斤。
而汉代的非高产田(普通田)其亩产折合成后世的市亩来计算为:300斤。
(据《秦汉经济史(上)》认定: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而汉代1小亩=0.2881市亩)
两者相差一倍以上。
而部落门前这900亩地就在河边,改造成灌溉田应该不成问题。
根据王天的计算,如果部落安全区这900亩的(后世市亩)灌溉田,扣除种子、土地肥力、耕种管理等等与汉代的差距,亩产按折半的310斤亩产来计算的话,总产粮也能达到28万斤。
假设在未来的十年,天龙部落的总人口达到了1000人(成人和儿童各500人)计算。
每人每天按大人一斤小孩半斤来计算,一年28万斤的粮食产量,也足够一个千人部落吃上一整年的。
也就是说只要种好这些田,按照汉代粟的平均亩产来计算,也足够部落10年内每年对粮食的需求。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空有良田千亩,却无一粒种子可以种,如果能找到粟的话,明年开春还能播下一批,就能收获一批种粮了,否则就又得耽误一年的时间。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抓紧围墙的修建,为寻找粮食作物留出时间。
王天脑子里一边算计着这些,一边围着观景台跑动着,三圈之后他就感觉吃力了,最终的成绩为八圈就跑不动了。
巫看见了,就问天子这是在作什么,王天就用神的名义忽悠着巫跟他一起运动,倒也不是希望巫能够变成强壮的战士。
结果是巫在一圈之后就直接跑不动了,王天也都随他,只要每天坚持下去,总是对身体健康有好处的。
跑完步之后,在早餐之前他又练习了一下射箭,弓弩的使用已经没有问题,现在欠缺的就是手臂的力量。
首领等人对王天发明的弓箭和弓弩十分的感兴趣,原始人都是天生的战士,他们立刻看出了这种武器的优势。
原始人早期的打猎行为,与食肉动物很像,先期趁着动物没有察觉,借着杂草与树丛的掩护,小心翼翼的尽可能的靠近猎物。
当猎手与猎物的距离缩短到可以狩猎的距离时,就会发起突然的袭击。
使用投掷长矛、投掷经过打磨的石块、甩出两头捆绑有石块的绊脚绳等武器,一旦击中了猎物就赶上去补刀,否则就只能追着猎物跑。
而有了弓箭这种武器,在50步之前的距离就可以进行攻击,这大大的缩短了发起攻击的距离和被猎物发现的可能,极大的增加了狩猎的成功性。
王天拿出昨晚制作好的10把单体弓供大家选用,而儿童版的竹片弓数量就是足够的,已经做到每人一把。
在三大巨头挑完之后,又有7人得到了合适自己的弓,得到的一个个兴高采烈的试用射击起来,那些没有得到的,王天让他们今晚自己做就好了。
一把弓箭由好几人在轮流的试射,箭矢昨晚王天并没有做多少支,每把弓只配发到了三只箭矢。“”
吃过早餐之后,得到弓箭的众人,纷纷将弓箭往肩膀上一背,带着去武器开工。
今天拒马就可以全部铺设好,石灰窑和红砖窑将同时点火开始烧制。
而采石场先前烧制的小块石灰,应该已经烧制完毕,在石灰窑与红砖窑点火之后,王天将安排人将烧制好的熟石灰运回部落。
巫和王天随着众人来到了厂房,在点火之前巫进行了一段祭祀的仪式,祈祷神灵保佑两窑成功烧制。
保佑部落接下来围墙地基的顺利筑基,这也算是同后世进行的奠基仪式是一个意思。
来到临时厂房内,将带来的部落图腾牌位置于几案正中,在牌位前方摆上一碗魔芋豆腐,另一个碗内放着三条晒制得笔直的腊鱼。
两碗祭品的前面,整齐的摆放上三杯水。(没有酒,全当是了)
“祭祀开始,众人跪下参见神灵!”随着王天的声音响起,作为神棍他第1次主持仪式。
庄重的宗教仪式,有利于提高部落的凝聚力,以及对部落的认同感,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以一个整体的部落形式面对外部的一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