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道无门》

妙笔阁小说网(miaobige8.com)

首页 >> 大道无门 () >> 第九百零一节:分田地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miaobige8.com/153882/

第九百零一节:分田地(4/6)

左右;到苏州后,谱子也丢了,是向元稹处要来的,乐队人数没提,按诗意推敲起来,人数不会多。白居易是奏霓裳的好手,此公尚且如此,说明随着年代的推移,霓裳羽衣曲的确在逐渐式微。

讲了那么多,还没有入正题,下面就分几点来说它:

1)“霓裳羽衣曲“的大致结构。

根据全诗的描述,结构上它包括:一,散序;二,中序(又叫拍序);三,曲破这三大部分。

散序是开头的部分,它是散板。这一点很象现在还在唱的昆曲。现在的昆曲,一套曲牌开始,总有好几个没有节拍的音符,谱子上记为“散起“。(比方昆曲的曲牌“大红袍“, 开始散起,用工尺谱写出来是:“五六尺工六六,五五六五上(高音)乙五“,不标节拍。)“霓裳羽衣曲“的散序要奏六遍,而且它是全曲最好听的部分,因为白居易说:“曲爱霓裳未拍时“(见前文的第8段)。散序奏完,就是中序。

中序,或称拍序。它一开奏,就有节拍了。中序的音调象竿裂冰碎那样清脆响亮,舞蹈者的很多舞姿都在这里出现。如果你也是宋词爱好者,那么可以从宋人的词里,看到他们还在想起这些“经典“的动作。下边是宋代蒋捷的“燕归梁“〈风莲〉中的句子:“…正舞到,曳裾时,…“;“….慢腾腾,手双垂,…“你看,蒋捷把这些舞姿用来形容荷花,倒也很贴切。中序奏几遍,诗中没有交代,但按其他资料,中序应是十八遍。中序奏完,就进入曲破。

曲破,或称破,是快速的结尾乐段,白居易称它是“繁音急节“,共奏十二遍,然后是结尾。按常规结尾速度不减,但霓裳是例外,它的最后结尾处是一个长音,作者称它是:“唳鹤曲终长引声“。

这些就是“霓裳羽衣曲“的概貌。

2)“霓裳羽衣曲“的内容。

内容讲起来比较简单和确切:首先性质上它是“法曲“,这可以在第3分段的自注中看出:“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 法曲是带有道家色彩的音乐。其内容,正确点说,是描写了凡人对飞仙的向往;人间对天堂的向往,从乐曲名字和诗里延用了不少女仙的名字,象上元、萼绿、王母、飞琼等都可以得到证明。

3)“霓裳羽衣曲“的大致长度。

“霓裳羽衣曲“有多少长,这是很令今人很感兴趣的问题,探讨起来也很有意思。

要讲长度,就先要把白居易诗中应用的一个音乐术语:“偏“(是“遍“的异体字,下文为行文方便,我说它时,一律写为“遍“)作一下研究。诗中第3分段说:“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散序六偏无拍,故不舞也)“。说明散序要奏六遍,奏散序的时候,舞蹈者已经出场,但却是“不舞也“。故这段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不合情理。散序又是白居易最喜欢的部分,说是“曲爱霓裳未拍时“,“未拍时“即是“拍序(就是中序)“之前的散序,所以也不可能像现在的昆曲“散起“那样短。那么推敲起来,用现在的话来说,它的长度可能是一支小曲的时间:三四分钟吧。这样,一遍就可能是约半分钟的时间。当然,可以想象,六个“遍“不会是简单的重复,遍与遍之间的具体音调应该是有不同的。

至于“破“的部分,诗中清楚地说:“繁音急节十二偏,跳珠撼玉何铿铮(霓裳破凡十二偏而终)“,是快速的十二遍。推敲起来,它可能是散序六遍的两倍的时间,但由于它是快速的乐段,也许会短一点。那么就算它是在六到七分钟吧。

讲了这么多,大家或许会说,这些都是按一个“遍“字来推测,依据并不很足。的确是这样,但是诗中又提供了另一条线索,可供我们来进一步研究,那就是第8分段中的:“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这两句重要的诗句,说明整首霓裳曲,可以在“四幅花笺“的篇幅里写完。古时用文字谱记谱,文字大小和普通汉字相当。以每张花笺竖向15行,每行21字(我看了不少古书,觉得每页21 x这个字数大致可以认为是恰当的)来计算,这样,全谱共约1200多个音符。霓裳曲三大部份速度是:慢 - 中等速度 - 快速,所以可以平均按中等偏慢速度来估算。按每分60到70 个字符的速度,全曲演奏时间大约在到20分。

把这个结果减去前一段里估计的散序 3 到 4 分钟、“破“ 6到 7分钟,那么中序就在 8到 9 分钟。前文提到中序是十八遍,这个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有没有可能“四幅花笺“里记录的音符远多于1200 个呢?不能说没有这个可能,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白居易和元稹这时候的年龄已经不算年轻了,古时候没有眼镜,他们这种有地位的文人,看书时一般都选字体大的看、写的字一般也不会太细小,所以我认为,元稹用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来写谱的可能性是不大的。那么反过来说,元稹有没有可能用大而稀疏的写法,写了大大少于 1200 个音符呢?这种可能性倒是大一些,但我考虑到还有另一个可能性: 即谱子中说不定还会有类似“由此至那里那里,再奏一遍“的这种记号,如果是这样,那么两种可能性相抵,全曲的时间大致还是那么多。

当然,我这样的研究法,推测的成分还是很多,误差是大的。也许有人还会说,根据一

状态提示: 第九百零一节:分田地
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